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  客户热线
- 0871-63179280
-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  传真
- 0871-63179280
 
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将缺乏流动性的一项资产或几项资产的组合,采取证券化的形式进行资产运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买卖,获得流动资金的一项融资活动。企业集团是重要推动者,他们为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现金流量,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产配置,进行了规模巨大、种类繁多资产证券化工作,拓宽了融资渠道,缓解了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信用度,为企业集团创造了更大效益。
我国市场上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增多,产品的规模持续增大,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它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一是以存货、固定资产、周转材料、无形资产等实体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 ;二是以银行贷款、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为基础发行证券 ;三是以现有证券或证券组合为基础发行证券。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流动性不强的资产通过证券的形式,补充企业发展需要的现金流量,以使企业获得更大收益。对于很多集团公司来说,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影响,为了盘活集团国有资产丰富集团的资金渠道,需要从资产证券化融资是方面入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如今客观环境正在逐渐成熟。
一、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概述
1. 资产证券化内涵
当前中国正处在金融改革的创新时期,资产证券化就提高流动性,将可测现金流归集起来,完善租赁资产类、应收账款类、基础设施收益权等相关工作,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通过结构性的重组实现企业极端发展将加速。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还只是刚刚起步,现如今仍然需要完善信贷资产、信托受益权等方面,明确当前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重点对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顶层设计方案的思路、方法、路径进行研究,现如今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2. 资产证券化流程
证监会监管框架下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依据为《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实际执行中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 SPV,通过合伙协议的合理设置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从而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需要向发行提供计划收益凭证,缩短企业活力及资金回笼时间,提升新业务获取能力,从而降低资金回收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理顺并规范投资方与支付方之间关系,所得资金专项可以用作特定基础资产,后续可以向受益凭证持有人偿付本息。
3. 资产证券化发展
形成资产的类型也多元化,包括固定资产、金融类资产等,从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上深入思考,1968 年资产证券化的问世,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至今,已遍及租金、版权、专利费、应收账款等领域,现如今整体水平正逐年提高,占目标上市公司同期资产总额 50% 以上。集团可以与上市公司合作,与直接上市相比,难度相对较低,资金较多则可以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流程进行扩股增资。
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
1. 补充企业的现金流量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形成了国内资产证券化的早期应用雏形,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得到重视和推广,出台了鼓励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具体实施细则,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企业集团可以将流动性不高的资产,通过资产的证券化处理,转化为能够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资产,从时间和空间上将资产进行了变现,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补充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流动资金。
2. 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资产证券化是债券证券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储蓄存款总额需要保持连续稳步上升的趋势,侧重于常规投资领域,能够带来较为可观的投资回报,为此在实际应用中需从投资环境入手,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这一领域,保证相关工作在应用过程中的可行性。通过证券市场获得经营资金,融资渠道较为便捷,且资金成本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如股权投资通过利润分红获得收益,不占用资金成本,不影响企业效益。
3. 有效提高资产质量
资产证券化发起后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结合《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的有关规定,从不同的侧面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规范,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够有法可依。若想提高资产质量,后续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集团可以将部分风险资产进行剥离,或置换为风险更小的资产,以提高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提高了企业的信用评级,增加了企业商誉。
4. 优化企业财务指标
资产证券化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鉴于传统筹资渠道的诸多限制,出于风险防控考虑,经过财务公司的层层筛选之后,选择具有业绩良好、信誉优质的企业,且此类集团公司有着较强的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将部分债务转换为股权,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了财务指标,便于通过资产市场融资,以扩大企业规模。
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顶层设计方案
1. 应收账款资产
让集团内建立应收账款资金池,资产支持证券的优先级在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上转让,由发起人设立资产管理计划,委托集团对资产池进行管理,为集团公司提供了经营发展必须的资金,实现信贷资产的有机整合,加快资金回笼速度,缓解因为资金长期占用而导致的财务风险。资产管理计划需要建立适合循环交易的应收账款资产池,使用内外部增信措施,可以在此过程中对接应收账款类银行理财产品,注意与局限性对接银行理财的模式类似,通过顶层设计强化应用效果。
2. 集团固定资产
集团固定资产需要把持有的设备出售给独立第三方,转让资产所有权并获得所有权转让收入,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可以考虑与第三方租赁公司合作,通过经营性售后回租实现表外融资,保证集团公司贷款与存款的期限一致性,降低了资金管控压力。为了能够加速资金循环,要求以经营性租赁的方式租入设备,避免融资性售后回租会增加企业负债,照相馆模式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额资金款项,可以为集团内企业或企业的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对于促进公司业务开展具有重要价值。
3. 集团金融资产
企业集团拥有上市公司情况,战略性投资和适合短期持有的股票投资,通过 A/H 差价套利定增套利,短期持有的股票投资,企业集团旗下可考虑通过低位增持,出让进行市值管理。集团内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发掘潜在客户资源,形成的租赁合同求偿权为基础,从长期来看则可以帮助集团公司建立起多元化融资体系,从短期来看是可以极大缓解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压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掘潜在客户资源,通过优化保证企业集团资金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企业资产证券化相关财务风险分析
融资是一项风险系数较高的活动,财务风险的高低,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有些属于非系统风险,比如融资运作风险,该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的核心风险,是在融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风险的统称。而在融资运作风险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若是企业在这一风险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守“真实销售”原则,该原则是发生在发起人和特设信托机构之间,为了让发起人的出售资产不能够列进破产财产的目标中去,在破产清算的时候,发起人资产转移的形式就要按“真实销售”的原则进行。合理对企业进行分析,企业与资产相对应的管理权并没有如实的进行转移,因此没有达到真实销售的目的,企业和特设信托机构的资产交易并没有达成,并且该资产的所有权还发生了转移。将资产转让划归到“资产出售”一项中,这一做法的优势在于保证了资产变动记录的时效性,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务公司被证券化资产转移确认的不确定性,部分集团公司会盲目追求利润而造成风险不可控引发会计风险,加剧了对被证券化资产出表判断失误,这一方法也难以结合当前动态情况了解各项资产变动,为此后续可以采用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选择恰当的证券发行实际,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以免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企业采用外部增信的负面影响是否会抵消其正面影响,底层资产不容易受到关联方影响,主体信用风险更容易使底层资产质量恶化,为此需要检验风险隔离的有效性,股票市场的正向信息会溢出到其他证券市场上,当发行主体先前发行的 ABS评级上调,投资者定价会更容易受到关联方增信的消极影响。当发行主体采用关联方增信时,企业集团内部风险更高,发行主体拥有的优质资产数量将较为有限,可能将存量资产中质量较差的资产进行证券化,但高评级债券存在的信用风险仍不可忽略。企业集团在担保过程中可能因过度自信而高估偿债水平,评级机构可能会与发行主体共谋而虚增评级,加重视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公司大多数为单一行业的集团附属的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受到限制,不符合入池资产行业和地域分散性,资产证券化产品通常采用结构化方式发行,各个成员单位的最终控制人为集团,不能满足信贷资产在市场上发行价格的可能,造成入池资产的行业风险度集中度高,最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实际控制人的资产证券化现象,这与现阶段市场供需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为此需要深度了解相关的定价风险,要求从集中管理制度方面入手,对资本的大量占用削弱了资产证券化产品调节,进一步缩小成员单位的存贷利差,避免后续相关工作执行出现财务风险。
五、容易引发相关方财务风险的交易步骤
1. 构建特设信托机构
企业为控制风险,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就会找特设信托机构。而特设信托机构是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对于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设立的目的是让发起人证券化的资产和其余资产之间起着“风险隔离”的作用,该特设信托机构建立的基础是要不违背风险隔离原则,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体现出公平合理的意义。当特设信托机构成立以后,发起人就要先把资产池里面的相关资产向信托机构进行出售,也就是将风险控制在信托机构名下的证券化资产相关范围内。由于某些对企业不利因素没有控制得当,还是有可能会引发证券相关的财务风险。所以
说企业在实施这一步骤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敲定其具体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适合办理该业务。
2. 信用增级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验证证券是否成功的方式也是越来越多,其中特设信托机构所设立的信用增级服务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是检验资产证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特设信托机构在得到证券化资产后,为吸引投资者,以及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标,就提高拟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不仅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还使得投资者的利益能够更好的实现,同时还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虽然这一服务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互惠互利的,但是当企业发生某些意外的时候,还是增加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在选择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利与弊的系数,尽量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那么,特设信托机构开设的这项服务究竟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可以根据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事实来看,该信托采取内部信用增级的方法,除了给公司带来有利的因素外,还给带来了一定风险。当支付到期证券本息所需的金额比资金池所提供的现金流量高,就必须由企业对此进行补足,对投资者的本息支付进行保障,这就增加了未来的财务风险水平,以及对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企业而言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比如资金链断裂甚至是破产。
3. 资产真实销售情况
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选择很多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其中就是“风险隔离”。为了能够让“风险隔离”起到作用,那么金融资产销售是其先决条件,这样就能够保证买方的相关利益。为了能够显示出证券化资产的独立保障,所以发起人的债权人是没有权利对该资产进行追认,同样,信托机构的债权人也无权对发起人的其他资产进行追踪和索要。该操作流程是这样的,假设 A 企业的其中一个子公司和特设信托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出售其若干年的收入。因此,资产的所有权就会随之转移到特设信托机构。但是该子公司对客户所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发生相
应的改变,所以 A 企业还是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并不能随之推脱。若是资产池所提供的现金流量比期债权的本息,那么,A企业就应该尽相应的义务,给予补足。所以,若是资产不满足“真实出售”的条件,也就无法转移相关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所承担的风险就相应的增高,就不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4. 实施破产隔离
企业上市后,可以选择融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就有一种是破产隔离的方式,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的破产隔离是区别其他资产最独特的方面,主要是通过将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向具有特殊目的载体进行真实销售,当资产出售之后,再进行破产隔离,因此公司的破产行为就不会影响到证券化资产,再加上主体的破产范围中不包含证券化的资产,因此主体的债务就不用还,就不会加重企业破产后资金严重受损的情况发生,就可以及时止损,保障企业的一定利益。根据实际的案例来看,假设企业的资产组合的所有权已经出售,但是该公司对客户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财务风险仍然需要承担,同时,特殊载体的破产隔离并不能实现。由此看来,当企业有危机发生的时候,资产池的现金流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证券的信用级别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六、企业集团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1. 建立准入机制,保证证券化资产质量
针对纳入证券化范围的资产要建立准入机制,规定准入条件,明确审批程序,加强审核监督,减少入围资产风险,保证证券化资产的质量,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资产市场的健康运行。
2. 积极推进企业集团多形式上市
将企业集团的资产进行整合,将核心资产打包多形式上市,并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吸收合并、资产注入等方式,增强上市公司竞争力。
3.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证券化市场特点,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对入围资产、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进行全方位监管,保证入围资产质量优良,交易过程合规、合法,交易结果客观、公正。
4. 加大评级机构监管力度,树立信用评价机构信誉
加大对信用评级市场管理,取缔、处罚一批弄虚作假的评级机构,培养一批投资者信任的评级机构,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丰富技术手段,增加科技含量,保证评级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5. 引入投资者,多元化股权结构
在保证完全控股的条件下,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做好尽职调查、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开展竞争性谈判,优先选择在资金实力、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的投资者。积极实行员工股权激励,向特定员工增发股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活力。
6. 健全交易市场,共享交易信息
通过政策支持、企业配合,共同培育健全的证券化资产交易市场,丰富交易资产种类,拓宽资产交易范围,增大证券化资产交易规模。完善资产交易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交易信息对称,建立公开、透明的资产交易市场。
7. 选择可靠的中介服务机构
进行资产证券化工作,最好引进可信赖的中介服务结构,对公司资产情况进行梳理,在确定证券化资产的资产范围、形式、途径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建议,保证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企业集团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控策略
1. 出表风险及其防控
出表风险防控需要尽调工作的态度,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在项目执业中勤勉尽责,有效开展现场考察和访谈并制成笔录,计划管理人要额外关注原始权益人的经营风险和入池基础资产集中度风险和信用风险,高质量的入池基础资产和配合,探讨转移是否应当终止确认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风险概率,需要在集团财务公司未来有信贷资产回购,重点关注信贷资产“出表”之后的各类情况,健全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准入,采取评级机制,利用所在地政策优势融入低成本资金,受让应收账款债权,再将应收账款证券化,解决难以整合的问题。同时,需要同步更新资产负债表的相关内容,以此规避过多的风险自留和关联交易的影响,从源头提升资产支持证券质量,保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安全性,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声誉风险及其防控
在集团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证券公司既可以作为购买方认购集团发起的金融产品,也能够作为购买方认购集团发起的金融产品、受让集团应收账款债权,资产证券化融资中会涉及多方机构,需要实现多环节关联,从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需求方面入手,避免给集团公司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在声誉风险防控中,可以预先对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进行调整,全过程交由财务部门来负责,采用差额支付则可以寻求外部或集团内股东的信用支持,排除由原始权益人作为差额支付人所带来证券化资产的风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短,原始权益人后续的应收账款以维持资产池规模,实现集团层面出表要求,将集团层面收回的款项及时划拨给最终证券持有人,避免进资金问题而出现声誉风险。
3. 利率风险及其防控
企业集团参股信托或担保公司,有利于完善金融板块功能,也可以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参与项目投资,提供应收账款保理服务。法定利率的波动将会直接反映到贷款利率上,集团公司在高利率时买进次级证券,对一些看好的项目进行投资,注意总结利率变化的市场规律,在低贷款利率时买进次级证券,要求发行人汇集入池的应收账款要符合证券化的合格要求,项目计划管理人和中介机构要做好入池应收账款确权尽调工作,确保入池应收账款的合法、真实和有效。要从债权债务人角度和同质性提高入池应收账款的质量,债务人信用度高和同质性高的应收账款作为入池资产,降低“风险与报酬”测试时的风险。
4. 发行风险及其防控
集团公司在某一领域或是多个领域,包括上下游的供应关系、跨领域的合作关系等,资产不能做到风险分担,资产证券化项目面临着潜在的发行风险。当前交易场所和交易者扩容,交易市场的范围正不断扩大,为此可以选择独立的承销商合作,全程负责资产证券化相关项目的运营,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选择恰当的证券发行时机,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明确市场各参与主体责任,最终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需要培育独立的风险认证机构,帮助投资者更加清楚地了解项目风险信息,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增级信息的披露范围,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通过降低对外部增信的依赖。
5. 资产不确定性风险
资信优良的企业能够为其 SPV 信用增级及信用评级提供良好的基础性条件,部分集团公司会盲目追求利润而造成风险不可控,通常会选择将资产转让划归到“资产出售”一项中,但是在市场化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为此需要借助金融合成分析法,以风险和报酬作为判断资产的整体情况,判断当前证券化资产存在的不确定性,会计人员动态掌握资产变动情况,结合风险与报酬分析法,进一步防止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资产证券化发展障碍。同时,需要加快培育广大投资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行业竞争提高评级机构的工作透明度,与国际著名的评级机构的合作,学习先进的信用评级方法和技术,建立适合财务公司资产证券化的评级标准,降低资产不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
八、结语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在国际上较成熟的融资方式,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补充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资产质量,优化了企业财务指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集团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将更加频繁,在操作中不断完善健全相关体制以规避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要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财务公司行业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积极学习成功案例,对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要有清楚的认识,利用好这一融资工具,为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