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  客户热线
- 0871-63179280
-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  传真
- 0871-63179280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发表了文章《转折之际 重构之时——2023年劳动节假日旅游市场特别评论》,引起业界的广泛反响及深度思考。正如文章题目所言,戴院长以2023年五一节的旅游市场表现为引,从三个方面梳理分析了旅游市场现状。
第一方面“旅游战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旅游经济迎来了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折”
2023年劳动节假日旅游市场继续春节以来“高开稳走、加速回暖”的态势,按可比口径,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首次超过2019年同期数据,旅游业迎来了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折点。据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消息,假日旅游市场总体呈现“前高、中热、尾翘,安全、平稳、有序”的特征,游客满意度、企业获得感、行业信心和国际认可度均创新高,无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负面舆情。劳动节假日全五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0.66%。游客满意度达82.1,较去年同期提升2.1,再创新高。入出境市场也在稳步有序复苏中,海内外涉旅舆情均以正面为主。
这个假期,游客走得更远了。
这个假期,游客停得更久了。
这个假期,游客玩得更有文化了。
第二方面“边吐槽边出游、紧张而有序的劳动节假期结束了,社会的提问和业者的反思还在继续”
假期能再多些吗?对现行公共假日制度的理性探讨,从根本上讲,节假日集中出游的解决之道在于落实带薪休假,让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不仅“我的行程我做主”,而且“我的时间也要我做主”。
景区免票有多远?鼓励有条件的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下调价格,“让老百姓玩得起”,是既定的宏观政策和微观监管的价值取向,也是未来景区的发展方向。
“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价格欺诈等市场顽疾能根治吗?节假日是集中出游的高峰期,在短期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旅游目的地商品和服务价格客观上存在上涨的压力。应当说,广大游客对节假日期间餐饮和住宿经营者适度调整价格是有预期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游客的诉求和监管的要求是价格调整机制要合规,商品和服务价格要公开透明特别是明码标价,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诚信经营,违规违法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承担相应的代价。
网红还能红多久?随着一些网红城市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流量在旅游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希望通过专题策划、节事活动、文艺演出打造爆款项目,但在任何时候,便捷的交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高品质的生活方式都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底层逻辑。优秀的内容本身就是流量,就是渠道,再此基础上加上目的地本底资源的创造性推广,网红才会长红而成经典。反之,脱离了这个底层逻辑,再高明的策划也红不了多久。
第三方面“旅游战疫和市场复苏的转折点过后,重入正常轨道的旅游业开始回答产业重构的时代之问”
重构旅游发展理念。需要在复盘检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重构旅游发展为什么、依靠谁和做什么等发展理论,并以此重塑旅游发展新格局。我们必须正视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由经济入,从文化出,将发展聚焦于人民的旅游权利上来。我们要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扩大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构旅游资源要素。到目前为止,自然资源、遗迹遗产的人文资源依然是吸引游客到访的关键因素,但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创造和时尚活力的生活方式更能吸引新一代游客的到访。这些 新的资源不仅包括一切有形的天文、地理、城市和乡村,还包括一切经济活动所涉及投资、生产、贸易、流通、消费空间,也包括一切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以及彰显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可能成为全新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资源。
重构旅游客源地市场体系。旅游需求不再是固定,旅游市场更不是平面的,需求开始分类,消费开始分层。市场越来越大,市场也越来越小。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赛道,但是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
重构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考虑到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还要着眼“城市群—超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县城—中心城镇”的分级分类体系,以城市视角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的深入研究。重构传统以东中西划分的国土空间格局,也在重构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空间格局。
云南省继春节黄金周后再次展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形象,2023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共接待游客35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90.8%和193.7%,比2019年“五一”分别增长134.8%和130.4%。日均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是历年来“五一”假日旅游市场最高。省外入滇游客达1698.8万人次,占市场总量的48.5%,同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其中贵州、重庆、四川等相邻省份占省外旅游市场总量的41.4%,跨省游市场快速恢复。16个州市假日旅游市场同比均保持3位数的增长,游客量均较2022年同期翻了一番。
从“七彩云南 旅游天堂”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疫情后的云南旅游快速恢复,再次出圈,需要云南旅游界再接再厉,行稳致远。
1. 优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要在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关注新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空间、商业街区、乡村文化振兴等,提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包括酒店、餐饮、交通、旅游景区等各个环节,关注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旅游宣传和推广,提升云南省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针对不同客源地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到云南旅游。
4. 深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效应,促进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5. 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探索适合云南省特点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模式,包括智慧旅游、绿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方面,推动旅游业产业化、专业化、数字化、创新创意等方面的发展。
6. 建设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旅游交通、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7. 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企业和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同时,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8. 强化旅游行业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确保旅游市场秩序良好,营造公平、诚信的旅游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旅游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游客的旅游安全。
9. 加强旅游产业合作与交流:推动云南省与其他省份、国家和地区在旅游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旅游理念、技术、管理经验,提升云南省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10. 注重可持续旅游发展:在旅游业发展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倡导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理念,确保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