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咨询在线客服
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客户热线
0871-63179280
 地址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传真
0871-63179280
迪庆:气氛已烘托到这里了
来源 Source:云财财        日期 Date:2024-12-05        点击 Hits:102

 

向前一小步

离开丽江之后,越往西北走,雪山就显得不那么稀奇了。与大理的灵秀和丽江的亲民相比,迪庆的雪山显得更冷峻和高不可攀。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丽香高速和铁路通车后,两地的距离被分别缩短到2小时和1个多小时。开着车一路穿越高山峡谷,除了那个一出隧道就很容易错过的虎跳峡匝道被同事吐槽外,其他风景都在一片啧啧声中掠过。
没什么疲惫的感觉,就到了迪庆州府香格里拉。从高速收费站出口到独克宗古城,要穿过一条长长的主干道,路两边林立的是当地主要政府机构。
古城人不多,但也不少。大多数是生龙活虎的老年人,也有像我们这样死气沉沉的年轻人。特别想走上去问问大爷大妈们:
你们考虑过牛马的感受吗?
古城外的马路被汽车碾压得有些高低不平,城门左边靠里的商业区略显萧瑟,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商铺都关门,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瑞幸等茶饮店相对热闹。
古城中心的月光广场里,人流最多的是长征博物馆和龟山公园上的大佛寺——那里有个巨大的转经筒。站在公园最高处,可以将半个香格里拉城尽收眼底。
日落时分,11月的香格里拉寒意骤起。广场背后的四方街店铺都点亮了灯,但与丽江相比,还是显得有点太安静了。
不过这些都是旅游淡季时的景象。以这座城市为代表的迪庆,最近两年在中国城市的旅游热度上迅速爬升,在省内已仅次于丽江、版纳、大理。
旅游正在成为迪庆产业的旗帜,在将来,这里会不会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日月?

 


迪庆的地形就像一对蝴蝶的翅膀,趴在滇藏川交界处。
左翅的上、下是德钦和维西,分别贴着西藏林芝、昌都、四川甘孜和云南怒江;右翅是香格里拉,南接丽江、东接甘孜、凉山。迪庆辖区不多,就这一市两县。
但面积不算小,足足有2.3万平方公里,可谓地广人稀。1957年建州时,只有16.57万人,现在也才39万多。有26个少数民族,藏族、傈僳族、纳西族是其中的三个大族。直到1973年前,它都由丽江代管,后来自立门户。
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那迪庆就是云南的水塔。
它的地理特征总体就五个字:三山挟两江。三山为梅里雪山、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中间奔腾着澜沧江和金沙江,然后与怒江在维西形成了著名的“三江并流”。最高山峰自然是德钦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处在维西县碧玉河入澜沧江口处,海拔1486米。
所以,迪庆就同时具备三种生态环境,高寒地区、山区、河谷地区。这样的地形也决定了迪庆的产业结构,主要有4大支柱:
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和文旅。
这里的水多,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15%,聚集了不少水电站,它们也是迪庆工业的最重要基本盘。
这里的矿多,资源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11种,其中8种排第一。铜矿和金矿集中在香格里拉,有中国最大的地下开采斑岩铜矿——普朗铜矿;铁矿集中于维西,铅锌矿主要在德钦,这两县还有巨大的石膏矿
不过,据当地的朋友说,有不少矿是不能动的,深加工阶段也主要走绿色路线,生态保护是主要因素。2018年,迪庆67.2%的国土面积被纳入生态红线。朋友说,因为地势平坦,以前纳帕海周围还可以种种中药材:
现在都该拆的拆,该恢复的恢复。
迪庆还是动植物王国,最著名的就是滇金丝猴和松茸。风景更不说了,阿勒泰算什么。
但迪庆的支柱产业最开始不是这些,而是木材产业。
1950年代初期,东北林区的森工企业连人带机器,跨越半个中国来到金沙江流域。1972年,当地掀起采伐森林的高潮,鼎盛时期,近5000人的森工队伍迅速“剃光”每一处山头,迪庆每年6200多万元的“木头税收”占全州财政收入的80%。
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的一篇报道这样描述:1978年左右,当时任何一个伐区,在森工企业打工的藏民每月收入能上千。
但恶果也很明显,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痛定思痛之后,1984年国家出台的《森林法》给迪庆林业带来了大转折。尤其在全面禁伐后,迪庆不得不寻找新的财政支撑:
旅游。
这又引出另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1996年10月,云南启动在云南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活动。
之所以这么看重这四个字,还是因为二战前夕,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写了本牛逼的小说,叫《消失的地平线》。他自己并没去过,只是在众多外国传教士在滇川藏地区游记、笔记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个隐藏在中国藏区的人间净土,英文叫“Shangrila”,音译过来就是“香格里拉”。
那年头,大家都活得苦闷,就特别向往这个世外桃源。后来的后来,在世界和中国都火起来了,为了发展旅游,云南的丽江、中甸,四川的道孚,西藏的林芝,都想把香格里拉的盛名安到自己头上。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论证,最终在第二年确认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就在迪庆中甸县内。迪庆在40周年州庆时公开宣布了这一消息,当夜,BBC也在伦敦快讯中向全世界广播。
故事有了,酒也有了,就差人来了。
1998年,以香格里拉品牌为依托,迪庆首次把旅游作为先导产业提出,之后几十年,调整过几次发展战略,直到现在的四大产业。
产业结构也发生颠覆性变化。1955年,一产占71%,三产28.6%,工业几乎没有;去年,这个比例为6.7%、34.6%、58.7%。

 


老杨最近两年经常去维西做调研,跑过不少山头,和养鸡、养牦牛、种药材的不少藏族、傈僳族农户打过交道。
刚开始他还担心因为民族文化差异,在沟通上会有障碍,但后面发现,和内地没啥太本质的差别,该谈生意谈生意,该做事就做事。只不过在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上,与内地有明显差异。
所以,要在当地做事,还是要先做调研。
一次经历让他难忘。有一次,他跟着银行的人去山里催一个藏民还贷款。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不是谈钱怎么还,而是先等人。对方还在山上干活,老杨他们等了一个多小时;第二个难题是,厕所在哪里?藏民家里没有,对方手指向门外,结果老杨还是没找到,还差点在村子里迷路,最后只能:
忍了几小时回镇上解决。

维西只有15万常住人口,但有4476平方公里,古代曾是滇西北茶马互市的汇集点。就地势而言,如果把迪庆看成是一栋4层楼的房子,维西就住在一二楼,所以这里是迪庆相对温暖的地方。
农业方面,中药材种植是这里比较典型的产业,香格里拉以特色畜牧为重点,德钦重点打造葡萄酒产业。至于食用野生菌,在三个地方都有。其中,香格里拉的格咱乡是松茸之乡,这个乡还是云南省乡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足足有2868平方公里:
都快赶上其他地方一个县的面积了。
总的来看,迪庆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有几大块:养家禽和牦牛,种中药材,采松茸松露虫草。
老杨去过格咱乡,偌大一个乡镇没有宾馆,也几乎没有卖农药化肥的,大家吃的菜都是天然没污染。只是交通还是不便,农户一次性要买一个星期的菜,且住得很散很远,菜贩就要开着卡车一户一户送。
老许在香格里拉待过一年,也把当地跑遍了。
他说,那边的农民普遍还是比较富裕。如果你在摘野生菌的季节去和当地村民谈种植谈其他小生意,人家根本不屑,都上山捡松茸去了。一天捡个两公斤松茸,就能卖个上千块,勤奋一点的,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
松茸从山里采出来,就有很多商家等着,选完直接顺丰空运发货,主要发日本。
老杨看得更细,并非所有农民都有钱,差异还是大。和所有地方一样,有聪明且勤奋的,也有懒的。
前者一年收入能有几十万甚至更多,懒人就等补贴和政策扶持。他举了个例,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农民做事非常用心,同样是养牛,在牛价下跌的时候,他照样能赚钱,因为他把牛杀了卖肉,因为:
牛肉零售价没怎么跌。
和大部分农民一样,当地农民也多是跟风种植。比如去年药材价格疯涨,药贩子直接到地里扫货,刚种下去或还没挖出来的,都包了。
老杨看到,有一户贷款租了很大一片地种秦艽(jiāo),但管理却跟不上。结果走进跟前一看,有些幼苗都被草吸收掉了,可以想象半年后能有多少产量,那时候市场行情是啥样都不好说。
晋宁一位种荷兰豆的老板跟老杨分析过,就他的经验来看,有的人一辈子就只能种5亩地,永远无法提升到20亩以上,更别说几百甚至上千亩。
据这位老板观察,身边做种植时间最长且能规模化的老板都有两个特点:会管理,还能准确预判价格走势,最终能做到价格不管怎么低:
都能赚钱。
维西也有从背着背包收药材到现在做到几千万销售额的老板,但不少都面临做大之后遇到发展瓶颈的情况。
当地农商行的人也很熟悉这个领域,从几万的贷款,慢慢放到几百万、上千万,都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经验。他们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几乎能看出企业在某个阶段出现的关键问题,然后决定是不是及时收贷:
不会光看规划。
老杨说,有些时候,企业被外力推着走不一定是好事,厂房一建,生产线也更新,看着高大上,但市场在哪?

 


前几年,齐鸣在香格里拉和不少中药材企业接触过,发现过去迪庆投资这个行当的企业很多,尤其是江西、江苏企业。但其中不少是冲着补贴去的。
他告诉我,迪庆对这一块的补贴力度非常大,当地政府官员和民众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质:
质朴。
只要承诺推动就业、帮助农民创收,大家都很欢迎。但有时候太容易相信别人,也让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导致来投资的很多,但对产业发展和经济拉动不及预期。
齐鸣讲了药企过来投资的几个赚钱环节。
首先,当地政府会按照招商引资企业在当地投入的多少补贴地租,比如地租是600~1200每亩,可以全补。如果企业带着技术过去,投资的水渠、灌溉管这些基础设施,也可以全补。当地政府还帮忙解决招工问题。
二是前些年,当地农民没有自主育苗能力和种植技术,过去投资的企业需要先育苗,这一部分也是全补,育出来的苗由政府购买,再拿给农民在企业流转的土地里种植。
三是对于一些撂荒地,企业进去改造后也可以找政府补贴,高的能补到80%,这里面就有很大操作空间。比如只投了50万,但上报称花了100万,就算政府补80%,企业也能赚30万。
最后是药材采收、加工,做成饮片和配方颗粒,再卖给一些大的药企。很多企业只做到前三步,尽管他们技术、生产线都是配套齐全的,但最后这步算是赚辛苦钱。
几年前某公司的一份中药材种植推广方案显示,乡里对基地建设能提供的政策补助除了市里的补贴,还有基础设施建设按1:1补助,种子种苗100%补助。
该公司拟投资700多万,近90%的投资额都能完全靠补贴覆盖:
企业实际只需要出10%的钱。
不过这两年,齐鸣觉得政府也更谨慎了,不会轻易看到方案、看到动工就把钱都给出去。
也不是没有好处,企业来得多了,当地居民也经历了几轮种植培训,现在各家各户,各个村集体都可以自主种植中药材,还能根据市场供求预判是多种点秦艽,还是多种点当归或重楼。
除了沿海来的企业,在迪庆根基更深的外地人还是湖南人。
老杨第一次去迪庆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云南人又不吃槟榔,为啥很多超市门口都挂着,后面才知道都是卖给湖南人的。据他了解,那边的商贸流通领域,有2/3是湖南人,剩下1/3是丽江永胜、大理人。
尤其是小商品、超市、打印店、五金店,老板很多都是扎根当地几十年的湖南人。别看生意小,人家卖个杯子、大米,都是连着全国市场的。
维西一个7000人的乡镇,镇上可能就一千来人,却有一家1000多平的超市,要啥有啥。老板玩的是定制化,联合周边乡镇几个老板一起去湖南和其他省市,直接从厂家生产线按需求定制产品过来,再进行分销。
有那么多的消费力吗?
老杨又举了个例子,还是那个镇,一家5个人的农商行,一年能做2个多亿的存款、1个多亿的贷款。
很多时候,只是你以为人家没钱。
像德钦,虽然在迪庆人口最少,常住人口只有5.86万,但算下来人均GDP有82031元,直追香格里拉,是维西的1.7倍多。勤奋点的,一家人养养牦牛,一个冬天能卖二十几万。
其他时候就挤奶做酥油茶、卖牛奶,夏天采点野生菌,矿场周边的就跑跑运输:
日子也能过得挺滋润。
还有葡萄产业。这也是迪庆的特色优势产业。
和红河不同,迪庆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是业内公认的葡萄酒顶级产区。迪庆一市两县均有葡萄酒产出,统称为香格里拉产区,种植酿酒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8年。
目前,迪庆葡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德钦和维西,其中又以德钦为主要产区,集中在奔子栏镇附近的金沙江沿岸,和云岭乡、佛山乡附近的澜沧江沿岸,自北向南入驻了一批酒庄。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隶属于全球顶奢集团LVMH的敖云酒庄。2012年,LVMH旗下的葡萄酒与烈酒事业部酩悦轩尼诗,把国内所有葡萄产区跑了一遍后,决定在迪庆落子。
此外,迪庆的代表性酒庄还有香格里拉酒业,以及位于维西的帕巴拉冰酒酒庄等。
和松茸一样,也是老天赏饭吃。

 


能够容纳更多就业的还是旅游业,对迪庆来说,没有之一。
来自迪庆州文旅局的数字是,全州文旅产业的直接从业者有3.6万人,间接从业者有13.2万人。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都在从事跟旅游相关的工作。
从数字来看,迪庆的文旅近年走势是非常强劲的。按照旅游热度这个最科学的评价指标来看,它在去年甚至超越了大理,排名全省第三。
旅游热度,你可以理解为是“人均GDP”的概念。2023年,丽江旅游热度达到193.89%,其次是版纳128.37%,接下来就是迪庆97.26%,领先大理4.64个百分点。
在麦肯咨询看来,这个数据既是当地的宣传素材,也是一个招商引资信号:
这个地方对旅游重不重视?
从人均消费来看,迪庆在去年有所下降,为757元,而丽江是1900元、大理1600元、昆明1300元。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高铁、高速通车降低了交通成本,二是旅游消费的业态产品不完善,游客消费频次、时长都较低。这也是云南大多数旅游城市和景点普遍的痛点:靠天吃饭,门票经济,淡旺季明显。
迪庆相关部门也并非不清楚自己的短板,总结为“三老一弱”:
业态老、产品老、模式老和服务弱。
因此,迪庆还要继续发力,即便去年无论人数还是收入都几十上百个百分点地飙。去年,这里累计接待游客2522万人次,2026年准备冲到3000万以上;旅游收入也要从299.64亿增长到后年的350亿以上。
迪庆最早的旅游公司成立于1993年,叫碧塔海旅游公司,隶属于林业局,主打碧塔海景区99户人家的骑马项目。2006年被停止后,和属都湖打包组合,成为普达措国家公园:
这也是目前迪庆唯一一个国家级5A景区。
之后,4A级景区梅里雪山、茶马古道文化也相继被挖掘,三江并流申遗成功,迪庆旅游业蒸蒸日上。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制于交通。
真正起飞是最近3年的事。
2021年,香丽高速开通,迪庆才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终于与昆大丽这条黄金旅游线串联了起来;去年11月开通的丽香铁路开通,则如虎添翼,客源明显扩大。
通车一年来,迪庆旅游包车客运企业从12家增加到25家,网约车企业也增长了42.8%,餐饮、民宿投资量也剧增。另一方面,迪庆的众多高原农特产品也能够借助铁路货运输出,扩大知名度。
路通了,人来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留住:
核心还是产品打造。
具体来说,文旅是全州性的产业,香格里拉旅游资源和景点更多,比如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和虎跳峡、白水台、石卡雪山等;德钦和维西更侧重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代表景点是梅里雪山、明永冰川和巴格拉宗大峡谷、保和镇古城。
在麦肯咨询看来,迪庆旅游热度虽不低,但还远没达到它应有的高度,起码不应该只有一个5A级景区。
常去那边调研的老吴也说,要论旅游资源,迪庆在省内无人能比,每个地方单拉出去都很能打。最好的还是梅里雪山,世界级的,一张日出照片就能震撼所有人。但梅里雪山也没做好,最简单的就是交通,过去那边需要徒步。
这固然是一种旅游模式,问题是徒步只能带来小众的一群人,更多游客是无法达到的。同时,量大的东西才容易吸引资本去投资。
此外,民宿、基础设施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松赞林寺没能成为5A级景区,让老吴无法理解。在他看来,迪庆这种旅游资源应该是不缺资本的,当地没有,就开放外面的资本进来一起合作,一家不行就多来几家,总之:
好东西一定要端给别人吃,好资源一定要把它全部用起来。
据麦肯咨询了解,迪庆当地政府都非常想发展旅游,但没有用产业思维来想问题。做产业的永远想的应该是做主体,而不是做小众。
同时,迪庆不一定要全盘学丽江,产业的发育程度不一样。迪庆还处于观光游阶段,而丽江已是休闲度假型阶段,但可以学习和研究丽江在旅游上不断创新的思维。
老吴认为,迪庆或许可以参考哈尔滨搞冰雪旅游,用暖元素来推荐冷资源。但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在相对低海拔地区做云南独有的冰雪游。
还有藏民家访,作为云南唯一涉藏地区,迪庆的藏民家访是云南其他地方都体验不到的藏文化,完全可以好好规划打造,把口碑做好。
财哥在小红书和抖音上也查了查,不少游客都吐槽过藏民家访出现宰客和强制购物现象。这一点迪庆需要重视起来。
除了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迪庆文旅还有一样东西走向了世界:
酒店。
虽然数量和规模无法跟丽江、大理比,但香格里拉品牌对国际五星级酒店的吸引很早就开始显现。比如2005年悦榕集团在中国第一间度假村仁安悦榕庄就在香格里拉开业,也成就了几家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比如香格里拉酒店、松赞酒店。
本土酒店中最知名的当属松赞酒店,其创始人白玛多吉就是迪庆人。尽管发展了20多年,松赞酒店的数量不到20家,但在国内国际上的口碑与推荐度都很高。它成功的秘诀在于:
不单纯卖客房,还卖服务和文化。
麦肯咨询也说,在实用价值、情绪价值、文化价值上,吃住行购这类基础实用价值很容易在竞争中被取代,后两个才是无法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4月,大理、丽江、迪庆把怒江拉进了群,还把未来的目标进行了诗意化的表达——把“永不舍离”的秘境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区,即永远的香格里拉、不得不去的怒江、舍不得的丽江、离不开的大理。
四个州市中,丽江和大理已是头部,迪庆在颈部,怒江才起步。就现阶段而言,迪庆是最有潜力冲头部的那个,气氛都已经烘托到这里了。
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里写过,也许你命中注定幸运许多,因为以香格里拉的标准,你的人生:
还没有走进那片阳光之中。
你看,这就是情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