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咨询在线客服
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客户热线
0871-63179280
 地址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传真
0871-63179280
宋志平:为什么很多企业很难做强做大?原因出在这里
来源 Source:昆明麦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日期 Date:2020-05-25        点击 Hits:2692

 

宋志平:为什么很多企业很难做强做大?原因出在这里

行动教育 

为什么很多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为什么很多企业,平时没做错什么大事,某天突然就不行了?

本文中,行动教育【校长EMBA】宋志平老师,曾带领两家央企双双进入世界500强的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与大家分享,企业不能做大做强一大核心原因——资源整合。

宋志平:为什么很多企业很难做强做大?原因出在这里

 


作者:宋志平

编辑:陈顶天

 

资源整合,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这些年,因为主持了很多整合事宜,我被冠上了“整合者”的名号。我的想法是,做大企业不能单靠自我的原始创造和积累,还要立足于资源整合,就是“没有枪、没有炮,别人帮我们造”。在今天的资源社会,企业无限多,智慧无限多,故事无限多,做企业最好的方式就是资源整合,发挥资源集聚效应。

这其中蕴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环境变了,企业的成长方式也必须改变。

按照经典的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的成长往往是内生式成长,关注的是如何让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依靠现有资产和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

而在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今天,企业除了关注内部,也要关注系统资源的集成能力与优化能力,关注存量整合形成的资源集聚效应和综合价值的提升。

学物理、学化学的都知道什么叫临界体积,放射性元素堆到一定体积时就要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做企业同样如此。当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聚集到一起时,就会产生集聚效应,一切源于你的想法。

如果不去找资源,一切都是关上门完全靠自己做,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费了很多劲儿,吃了很多苦,最后却可能没有效果。

记得在2005年的中国建材集团工作会议上,龙永图讲了一句话:“今天的社会竞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整合资源的能力。”这句话很精辟,也很到位。

资源整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像在建材行业里,丹麦的史密斯公司有13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前就在唐山建了启新水泥厂的回转窑,启新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出口水泥的工厂。

与发达国家的百年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尚处在起步阶段,等着小企业一家一户地发展起来再到市场上竞争,就会失去先机。

从产业到产业与资本的结合,再到产业、资本与资源的结合,这一次又一次惊险的跳跃,是大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从中国建材和国药的实践来看,资本运营也好,联合重组也好,管理整合也好,集成创新也好,其核心都是先找到资源,把资源聚集起来,然后找到资源整合的办法,把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一个最根本的东西。

实践证明,整合优化是过剩行业走出困局、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方法。有哈佛大学学者把这种成长方式命名为 Growth in China,即“中国式成长”,也有人称之为“宋志平模式”,认为这一模式能复制到钢铁、化工等行业。

 

资源整合,我用了“三盘牛肉”

在建材行业,中国建材重组南方水泥时进行的汪庄会谈几乎人人皆知。

2007年的时候,浙江水泥行业成为全国的价格洼地,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几百家水泥厂群雄混战,竞争异常惨烈,行业整体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建材准备组建南方水泥,首要的就是争取到浙江水泥公司、三狮水泥公司、虎山水泥公司、尖峰水泥公司四家大企业的支持。

2007年4月的一天,我约了这四家企业的“掌门人”到杭州西湖旁边的汪庄饭店喝茶。我心中十分清楚,中国建材要打造南方水泥,面前的几位缺了谁都不行。

这四家公司当时或被其他竞购对手盯着,或在谋求自身改革,说服它们加盟中国建材无异于“虎口拔牙”。我们不得不背水一战,摆下这次违反常规的茶局。

喝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深入沟通的过程,我把中国建材的战略、文化,以及重组后给大家的条件都讲得清清楚楚而且是和颜悦色地讲,让大家都能听进去。

我对他们说,即使你们引入了四个新的战略伙伴,也只是聘请了四个“雇佣军”,还是在打仗,浙江的情况不会好转,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达到市场健康化的目的。

管理大师约翰・奈斯比特在《定见》一书中有一句名言:“变革,就要端出牛肉。”好处是什么,牛肉是什么,要显而易见。在汪庄会谈的谈判桌上,我就端出了“三盘牛肉”。

1)公平合理定价,确保创业者原始投资得到回报。

2)给民企创业者留有30%的股份。过去民营企业股权100%是民企老总的,但可能亏损活不下去,加入中国建材后,通过管理整合与企业协同,虽然他们只占30%的股份,但有了利润,实现了利益共享。

3)对那些有能力、有业绩、有职业操守的创业者给予充分信任并继续留用,吸引他们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中国建材。

这“三盘牛肉”很受欢迎,后来也成为中国建材推动联合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原则。

那天的茶局摆了一整天,最终尖峰水泥的老总退掉了去马来西亚的机票,浙江水泥退掉了意大利公司的定金,虎山水泥拒绝了化工集团,三狮水泥终止了改制计划,四家水泥公司都决定加入中国建材。

后来一位原建材局的老领导对我说:“志平,南方这边的人都在传一句话一一不能见宋志平,如果见到他,他跟你说20分钟,你就得乖乖跟他走。”

我说:“我不是神仙,这些企业家也不是小孩子,给块糖就跟着我走,一定是我的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或者说解决了他们心里的问题。”

我觉得那么多企业哗啦啦加入我们,原因在于:一是大家本能地愿意联合,恶性竞争让大家苦不堪言,这是个大背景;二是中国建材有合作共赢的格局和胸怀,互利共赢的政策起了很大作用;三是中国建材有包容的企业文化。

 

资源整合背后,是战略思维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著有《原则》一书。原则实际上就是原理,做企业的原理是什么?具体包括四条:第一,先定目标;第二,寻找做到目标会遇到的问题;第三,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把这件事做成。

这些观点和我的想法完全一致。为什么中国建材能够在水泥领域异军突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先确立了做大水泥业务的目标,之后缺资金找资金,缺技术找技术,缺人オ找人オ,企业也因此被激发出更多潜能。否则以我们当年的条件,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成为行业巨无霸。

提到做企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现有的资源、技术和人员,有什么条件做什么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也就是中国人常讲的“看菜下饭,量体裁衣”。

这种思路以资源为导向,虽然比较务实,但在变革时代和企业转型时期却不能这样想。如果总停留于过去的思维,按部就班地发展,企业恐怕很难做大。

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是先定目标再找资源的战略思维。

今天,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资源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矛盾。资源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也不能凡事都从零开始,那样做既没有必要,也过于迂腐,还会错失良机。

其实,在一个资源社会、协作社会里,相对找资源而言,更难的是定目标。

这就好像学生写论文,很多人喜欢由老师出题,轮到自己想题目就打怵。因为老师给定了题目,大方向就有了,找好资料,写起来并不太难。难的是不知道写什么,目标不明确,无数次推倒重来。

所以,我常跟同事讲,做事情不要总盯着眼前的既有资源,做企业不怕没有资源,就怕没有目标。

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资源配置其实都是战略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可选择性,企业往往要根据环境、机遇、自身条件和目标,将资源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数量上进行合理分配,追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降低成本。

因此,资源配置要从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考量。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为之振奋而又有一定追求的目标,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一个符合逻辑的目标。

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只拿眼前的资源做文章,只顾低头拉车,只能是事倍功半。从战略的角度看,企业如何取得成功?简单来说就是先制定清晰正确的目标,然后努力去寻找所需资源。

当我们把缺失的东西一样一样找全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效时,事情就慢慢地做成了。很多企业的崛起恰恰是因为最初没有资源,在确定目标后主动去寻找相关资源,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