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  客户热线
- 0871-63179280
-  地址
-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  传真
- 0871-63179280
 
10月27日,第十三届国际旅交会在昆明举行,旅交会上各个展馆都将地区最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展示在大家面前。走进云南馆,民族歌声回荡在展馆的各个角落,民族舞蹈吸引着来馆的人群。文化与生态资源的完美结合充分突出了云南独有的资源优势。云南是一个多名族大省,名族文化资源非常的丰富,它具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独特的立体气候和极富魅力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为云南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云南旅游之地无处不见云南文化的魅力。文化不管是对于中国旅游还是云南旅游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旅游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具有真正现代旅游意义的旅游才发展起来,自1988年才首次将旅游作为一大产业从最初的“旅游事业型”转变成“经济产业”,自1992年以来才不断的推出以中国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主题,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强劲,迅速成为新兴产业。回顾中国旅游发展,旅游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旅游业在创业之初都是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导,旅游形式和结构也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文化逐渐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从旅游企业在市场上运作的角度来说,第一个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层次也是最普遍的竞争方式;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最高层是文化竞争。80年代时,学术界也曾经讨论过,旅游到底是经济还是文化,当时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后来孙尚清先生组织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时提出一个观点,说到“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细细想来,这种关系的转变突出了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质。因此以在旅游发展的过程,文化性竞争也越来越突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和产业链条,旅游文化产业占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世界主要文化产业强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也都在10%以上,其中美国、日本达到20%左右。而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超过了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只有3%,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这同时也说明,只要能够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进行良好的规划和运作,我国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还有很多的上升空间。
我省自改革开发以来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近期又将文化产业作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坚持把旅游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弘扬文化,通过文化促进旅游,使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在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项目品牌化和产业互动中实现了协同发展。据云南省旅游局统计,2009年我国国内过夜游客672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4%;2010年我国国内过夜游客7632.8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44%,国内过夜游客收入7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51%;全省旅游业总收入1006.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24%。2004年至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超过2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占GDP的比重达到2.75%。在北京等地占GDP的比重将近5%。旅游和文化产业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资源良好,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云南文化旅游将成为今后云南旅游的一个热点趋势,他的优势也提下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建筑、服饰、宗教文化各方面的的鲜明风格。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比较著名的有西双版纳傣楼、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这些建筑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少数民族的服饰也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这些颇具特色的文化节庆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打造文化节庆,树立旅游文化品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近年来成功营销的“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文化旅游品牌,让深居西南边陲的阿佤山,撩开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沧源的名字,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沧源体验充满魅力的佤乡风情、佤族文化。沧源县已经把他们的文化打造成了品牌,体现了特有的差异性,具有吸引四方游客的能力,今年5月1日至4日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期间,就有国内外旅游者45360人次来到沧源。
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云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了已追朔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昭通人、丽江人、呈贡龙潭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在30多个地点发现的新实施时代文化遗址遗存,进一步说明了云南历史的久远。存在于三国时期的古典文化、魏晋文化到唐朝中叶的爨文化、南朝大理文化和元明清以韩文虎为主题的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2000多点文明发展所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为了加大对云南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自1982年国务院开始公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而云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西部省区中占据了突出的位置。现在云南省已有1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孟连县娜允镇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黑井古镇有“千年盐都之称”,侨乡和顺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名城还是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还有“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剑川县沙溪镇等等。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云南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只是代表了云南历史文化的一个小部分。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对文化的重视,省政府在二次创业中提出了首批60个小镇重点建设,在今年十二五规划建设中也指出要进一步增强60个旅游小镇的整体实力,同时抓好150个特色小镇的建设。仔细观察这60个重点建设的小镇,不管是保护提升型,开发建设性还是规划准备型,他们的旅游资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以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主,资源更好的小镇更是结合了云南特有的自然风光。旅游小镇的建设不仅加快了乡镇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更加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当文化建设发展到较高层次,更加成熟的时候,会让中国乃至世界去了解云南古老的文化,这就需要文化与旅游真正的相互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加强旅游和文化的相关性,俗话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政府政策导向很强的国家,国家出台的政策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2008年加快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就提出了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就是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双赢的战略思想。可以说这次战略的提出把旅游文化建设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在2009年7月,胡锦涛在视察云南的时候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同年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也正式明确了以文化助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方向。而在今年10月,文化部与云南省政府就加快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助力云南文化强省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云南文化建设也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为什么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回看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到,云南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观念相对落后,产业意识比较薄弱,全社会自觉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实际运作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提法普遍流行,使得文化产业成为配角,没能把文化产业当做一个“朝阳产业”来着力发展。文化旅游需要大策划、大创意、大制作。云南名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大多数资源没能和文化产业很好的结合起来,民族文化商品率低。虽然云南文化人才众多,但是确缺乏创意能力强的管理、策划、经营人才。没有出现文化产业中的“顶层”人才。特别是社会资本进入不足,缺乏融资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产品不多。随着文化市场准入限制的逐步放开,云南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和震荡,部分发展不成熟、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可能面临倒闭或兼并的局面,政府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将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而其他省市,像广东、浙江、山东都在不同的阶段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云南处于这样的阶段,不进则退。
政府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将文化做强做大,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政府在文化产业规划中也强调会建设一批有云南特色,民族风格的文化重大项目设施,实施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此同时明确了文化产业建设目标和文化发展目标,在继续推进6大旅游区发展基础上,着力建设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10个旅游文化名城,30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60个旅游小镇,10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旅游文化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文化品牌,构建6大旅游文化走廊,形成4大国际国内旅游圈,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的迈进。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基本建立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至2012年,全省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000亿元;至2015年,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000亿元。规划期内旅游文化投资开发建设项目165个,投资额2689.9848亿元;再加上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700亿元,总计投资额为3389.9848亿元。最后政府讲完善各项旅游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完善旅游投融资政策,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社会资金投入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旅游基础设施健身中的资金问题。建立优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政府担保机制,有利于国债投入、门票抵押贷款、政府担保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和旅游开发财税配套优惠机制。
云南文化旅游有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相信云南文化旅游在未来将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提升云南文化的魅力和总体实力。
作者系麦肯咨询助理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