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咨询在线客服
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客户热线
0871-63179280
 地址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传真
0871-63179280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Source:吉林大学 余静婷        日期 Date:2022-12-22        点击 Hits:1694

 

1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经济成分,将“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宗旨、以实现国家战略利益为目标”完美融合,充分诠释了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义,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 1 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宗旨

国有经济的性质和使命就决定了国有经济不仅追求效益的最大公约数,还承担着为人民服务,以满足人民需要”的社会责任。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大相径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老百姓追求温饱的年代,到如今从教育、医疗、服务、生态、消费等全方位领域的高质量需求,因此,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满足人民生活新需要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同时,这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条件下,生产只是为了不断榨取劳动人民换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有着质的不同。 强烈的对比深刻反映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践行“以人民对中心”的伟大意义,并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切实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1. 2 以国家战略利益为目标

在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提升和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国有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更是国家战略利益的践行者,能够放下利润得失,义不容辞的执行国家的艰巨任务。 因此,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内忧外患以及新的历史使命的号召下,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对更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尽管国有经济具备初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在经济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完成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因此本章主要分析制约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为国有经济进一步破除弊端,优化路径提供思路。

2. 1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一方面,经济内部结构不平衡。 在第一产业中,有着高价值的领域更容易吸引市场投资要素的投入,进而对传统的种植业造成投资比例下降等不良影响,从而加剧了农业转型升级的难度。 第二产业主要汇聚于重工业领域,尽管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故总体来看制造业大而不强。 科技含量高、需强创新能力的新兴制造业则仍处于世界同种类同行业发展的浅层阶段,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低端。 对比成功迈入高收入阶段的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新兴制造业一直保持着不可比拟的比重和优势。 从第三产业来看,传统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等原因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增加转型难度。

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导致发展不充分。 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导致高质量供给不充分。 当前我国的供给结构已逐步由供给短缺转变为供给盈余,低端产品供应过剩,高质量产品供应不足,而对比当前人民对于全方位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旧供给已经无法承载新需求的发展。 另外,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受经济粗犷式发展、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造成长期以往的资源效率低、环境超负荷,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关产业更应向精细化发展。

2. 2 国有经济创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实体经济缺乏创新发展动力,制约国有经济技术创新发展。 在经历改革开放 40 余年以来,中国多依靠效仿创新实现了技术的积累,但同时又存在着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对外核心科技的依存度高达 50% ,一些容易遭到卡脖子芯片技术甚至高达 100% 进口。 然而,全球高额垄断利润主要来源于拥有无可替代的核心技术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垄断,能够在同类型企业赛道上以超强的竞争力领跑。 因此,国有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加大各领域各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研发能力欠缺。 所面临最严峻与紧迫的问题就是科技研发短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难以顺畅对接、科技成果转换能力不强,以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创新体系承载科技成果的产生、对接、转换成现实生产能力的需要。 比如,科研资源大多集中在专门的科研机构及高校,由于一些理论创新没有真正反映到实体创新中去,即使创新的理论成果研发出来了,却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又如,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全面激励创新者的创新开发,缺乏全面的创新者保护机制,导致创新者权益损失等,综上所述,都将造成自主创新的动力枯竭。

2. 3 经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 高投资虽然带了高回报率,即经济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伴随着例如房地产库存、产能盈余、过多的不良企业等制约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企业本应积极运用创新发展助推经济增长,但现行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进行高质量发展的转换,因而较少的使用知识、技术等高端要素进行创新,进而延缓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各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创造就业,只能依靠压低土地价格吸引资本投资,从侧面说明了当前市场发育程度还不完善,制约并影响着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政府部门还不能完全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过渡、转变、实现。 一些地方政府仍旧出于对 GDP 增速的追求和财政收入的考虑,鼓励各领域各行业加入有助于 GDP 增长的投资活动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换。

3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经济不仅要保持原有生机活力,更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高质量发展新内涵,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发展、推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探索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3. 1 优化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首先,不断改变并且实现传统产业更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升级转型。 传统行业想要在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的消费时代发挥活力,就必须在生产工艺和设计理念上实现创新发展。 例如对于传统制造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勇于创新,通过研发自动化设备,实现工业化改造,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在高效、高质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 另外,促进传统行业实现产业链的有序顺畅生产,使创新技术能够顺畅的向上下游延伸,从而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朝着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迈进。

其次,大力培养新兴产业,坚持产业导向。 培养出大量高新技术战略产业,例如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新型信息技术产业等,并且将这类新兴产业的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等不同产业中去。 不断养育出能够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跻身世界前茅的科技产业集群,进而打破我国仍处于中低端产业的部分,将我国新兴产业打造成位列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核心技术产业行列。 通过大力发展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消费格局,巨大的国内市场将给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不竭的原动力,同时将国际需求引向国内,让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速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除无效供给、扩大高质量供给。 要求淘汰低端产业、落后产能的余量、化解煤炭、钢铁市场产能过剩,把“僵尸”企业作为总抓手,大量的为产能做减法,进而在供给质量上发力,在高效的基础上再次增添活力。

3. 2 实施国有经济创新驱动战略,提升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强国有经济创新导向制度。 引入实体经济绩效评价考核体制,将技术创新产出及成果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技术创新纳入导向指标,在社会企业范围内积极引导各产业各领域实施国有经济创新驱动。 进一步建立第三方评估体系,建成由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公共媒体等各种平台合力参加的创新评估制度。 实行国企员工可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分红激励等现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以实物来激励各界人士的自主创新动力,进一步完善对国有企业创新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第二,健全经济创新治理体系。 持续深入国有经济的治理工作,逐步建立各方积极参与、协同有效、制度完善的经济创新治理体系。 完善国资委对实体经济创新治理体制的全方位监督,制定国资委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的重点创新管理专项清单,深入推动考核奖励政策、试错容错纠错激励机制、人才评估机制等系列技术创新管理的综合实践措施。 用最健全的技术创新治理体系服务于最高程度的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是对外部依赖极强的核心技术,更应该紧紧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实现在全球化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挥以创新对主导的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继续改善创新生态环境。 尽早健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对保障专利与技术创新权利的立法,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等重要创新要素在价格中所占有的比例,以此来给予创新者更多积极正面的鼓励,有效引导科学创新,形成对尝试失败容错的灵活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也激励更多的个人与集体积极投入自主研发的行列。 逐步修订约束技术创新活动的法规体制,建立健全保护技术创新的立法体系,这也将大大提升自主创新的不竭动力。

第四,推进创新融合中外。 当前,我国科技的研发正面临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向世界发展的前沿迸发的关键时期。 促进国有企业通过走出去” “引进来面向国际市场建立技术创新服务网络,通过主动和国外的研究机构联合,通过投资收购、参与入股海外的科技公司,深入掌握并研究世界上最新前沿的技术,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以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飞跃。

3. 3 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制度建设是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导向,也进一步肯定了发挥市场经济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导向功能和有效的发挥政策功能,更离不开要素市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市场体制的改革,构建产权明晰的现代化产权制度,通过强化产权的制度法制化建设,有效保护各类产权,只有清晰了产权,才能充分彰显资源的效益。 立足于已经存在的要素市场实现市场化配置,从而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实现要素市场的供求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正确反映其供求关系,消除要素价格扭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中国实体经济经营运行的大平台,要想有效减少价格要素扭曲、产能过剩、清理“僵尸” 产业等,就必须充分发挥好国家经济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加深对经济机制体制方面的改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

其次,通过合理配置政府与市场的要素组合安排,发挥二者相结合的最大公约数,完成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衔接。 做到能够在遵循市场自发规律的基础之上,政府通过准确洞察市场变化,运用政策来引导市场发展走向,用规划来引领投资导向,以法制来制约市场行为,以经济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进而实现政府用服务功能代替管理功能。

最后,才有利于推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4 结语

纵观 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对内,我国已全面进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响应新发展格局、顺应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福祉” 刻入骨髓,加快高质量发展、共享成果普惠、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望。 对外,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激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频频抬头,犹如兵临城下,中国已错失两次革命,在改革开放下才大踏步赶上世界。 如今,实现复兴、国之大势在即,经济强则国家强,国有经济承载着国家经济之命脉,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