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咨询在线客服
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客户热线
0871-63179280
 地址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传真
0871-63179280
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 Source: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日期 Date:2022-01-18        点击 Hits:1456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事关山东经济发展全局,是我省实现“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的重大机遇、重大责任和重大挑战。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为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努力实现打造万亿级产业的发展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环境

(一)发展基础

我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医养健康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养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资源禀赋优势突出。

——医疗养老基础扎实。

——优势产业特色鲜明。

——科技人才支撑较强。

——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持续推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二)面临形势

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居民家庭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我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持续推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以“四新”促“四化”,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和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为抓手,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为健康山东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平台支撑。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

——坚持网络覆盖、集群发展。

——坚持开放共享、业态融合。

——坚持多方参与、品牌提升。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左右,初步构建起具有山东特色、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医养健康产业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科研体系初步健全。医养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产业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领先技术,打造一批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到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全面提升,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我省成为全国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打造济南、青岛、烟台、淄博、临沂等一批医养健康产业千亿级城市。

——203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15%,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全面形成,优势领域引领全国,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三、区域布局

按照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均衡发展的原则,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强化核心引领、带状集聚、多点支撑,整体构筑“三核三带多点”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一)三核引领

济南:依托大数据、医疗和科研优势,加快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促进医养健康产业高端化、专业化和智慧化发展,打造高端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青岛:突出海洋优势、制造优势、生态优势,加快布局海洋生命大健康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健康产业孵化器、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等项目建设,打造海洋生物医药高地和高端智能医疗集聚区。

烟台:突出仙境海岸、海洋药物优势,大力引进高端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国际生物科技园、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医药健康综合产业园,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区和养生养老胜地。

(二)三带集聚

蓝色海洋健康产业带

运河养生健康产业带

鲁中南山区健康产业带

(三)多点支撑

四、重点领域

(一)医疗服务

1.加快医疗服务创新发展。

2.推进多元化办医。

3.强化临床新技术应用。

4.推动智慧医疗发展。

(二)健康教育与管理

按照“多元化、个性化、全程化、智慧化”要求,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评估咨询体系和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教育与管理产业快速发展。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2.加快发展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务。

3.积极拓展预防保健服务。

4.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5.持续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

6.不断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三)健康养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等综合优势,完善老龄健康政策支持体系,做优以医养结合为重点的健康养老产业。到202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

1.推进医养结合。

2.开展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

3.丰富养老服务业态。

4.增加老年用品供给。

5.加快适老化建设改造。

6.推广普及老年教育。

(四)生物医药

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医学前沿,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小分子药物等创新药物,提高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等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到2022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产值过百亿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达到15个。

1.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

2.积极培育特色海洋药物。

3.加快研发小分子药物。

4.做大做强药品流通业。

(五)医疗器械与装备

突出解决高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低的问题,重点加强数字诊疗装备、体外诊断产品、高值耗材等重大产品攻关,加快推动医疗器械技术突破,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基地。到2022年,培育8家以上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与装备高技术企业,部分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1.研发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品。

2.发展医用生物材料及高端耗材产品。

3.开发智能健康设备。

(六)中医中药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中药产业,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养生基地。到2022年,建设6个中医药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培育60家规模以上中医药龙头企业。

1.壮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2.加快发展现代中药。

3.提升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七)体育健身

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大力开发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康运动项目,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构建健康运动产业生态圈。

1.拓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2.提升体育健身用品制造水平。

(八)健康旅游

依托独特的生态、康养与旅游资源,加快开发滨海疗养、森林康养、温泉浴养、研修康养等健康旅游业态以及高端健康体检、医学美容、养生护理、医疗保健等健康旅游项目,推动医养健康与旅游深度融合。到2022年,建设60家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1.发展滨海休闲健康旅游。

2.发展山地生态健康旅游。

3.发展温泉浴养健康旅游。

4.发展田园休闲健康旅游。

(九)健康食品

加快以科学保健理论为基础的健康食品生产开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多样、健康、营养食品消费需求,加快完善健康食品标准体系,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积极发展功能性农产品。

2.大力开发营养保健食品。

3.加快发展海洋健康食品。

(十)健康大数据

推动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发展、安全规范的应用环境。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

1.夯实健康大数据应用基础。

2.全面深化健康大数据应用。

3.培育健康大数据新业态。

五、主要任务

围绕医养健康产业工程、项目、企业、模式、人才、园区、小镇、品牌等关键要素,推进“八个一批”重点任务,做优做强做大医养健康产业。

(一)实施一批创新工程。

(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

(三)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四)探索一批“互联网+”模式。

(五)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

(六)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园区。

(七)建设一批特色健康小镇。

(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六、支撑平台

围绕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金融、数据、交易等共性关键服务,搭建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医养健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要素支撑。

(一)科技创新平台。

(二)行业投融资平台。

(三)信息服务平台。

(四)展示交易平台。

(五)开放合作平台。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建立推进机制。

(三)完善扶持政策。

(四)深化体制改革。

(五)加强监测评估。

(六)推进试点示范。

(七)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