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咨询在线客服
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添加麦肯咨询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客户热线
0871-63179280
 地址
昆明市永安国际大厦33楼01室(穿金路小坝立交北侧)
 传真
0871-63179280
混合所有制改革现象分析
来源 Source:卢怡        日期 Date:2022-08-12        点击 Hits:1045

 

2020 年,国务院出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前,许多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已经完成,有的正深入进行。

与此同时,各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后在管理上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和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对这些现象作些探索分析。

一、国企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计划全面走向市场,国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始自我经营、自我发展。国企和集体企业开始引入承包租赁的管理模式,虽然没有涉及所有制的根本问题,但是其承包租赁本身已经开始涉及到对资产的占用和使用问题。这可以说是所有制改革的前奏。

 国企改革抓大放小。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企改革全面展开。一方面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市场经济。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电力、石油、铁路等重要经济行业主要推行责任制管理,提升活力,保持稳定性。对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引入产权管理,股权管理的理念,通过对资产的变卖、重组、民营化,放开竞争性行业,发展民营经济,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先后主要配套进行了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完善了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国有企业通过辅业剥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市场经营主体。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化、国际化。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为了增强国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活力。混合的目的是为企业打造一个有竞争力治理体系。国企混合制改革的背景,包括应对产能过剩,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传统行业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特别是钢材、水泥、玻璃等行业表现突出。由于国有企业大多布局在产业链上游,受产能过剩影响更大,造成的压力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通过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可以促进要素资源在企业内外部之间流动,使企业的沉淀技术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外,新的科技革命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使企业在新兴行业中快速成长成为可能;新科技所带来的技术革新可有效利用传统行业的各个方面,从而优化生产、创新管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中国经济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国有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承担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

三、企业混改后出现的一些新现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后,国务院按照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制定了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路径。

包括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实现股份制改制。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交叉持股相互参股,构建混合型企业。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私募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

       国有企业完成混合制改制后,在发挥双方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主要包括:

       1.管理理念冲突,管理方式差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灵活,注重效益。往往能围绕市场快速反应,从决策到实施,少有条条框框。而国有企业更注重管理规范,不冒风险,不出大的问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对市场变化时比较迟缓。部分国企人员甚至认为民企的管理比较混乱,缺乏章法,随意性大。相反,民营企业管理团队则认为国企的条条框框太多,做起事来太麻烦。国企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上注重企业长远利益,而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往注重年度业绩。两方面人员在制定企业规划、发展方向、组织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一些大型控股国有企业在引入民营资本后,没有注重和吸收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方式和方法。往往凭借一股独大,忽略民营资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董事会、股东大会他们的意见没人听,话语权轻,导致民营企业感觉出了资,没有行使权力,有失落感。

       3.越俎代庖,花了力气,经营效果很难有成绩。部分国有企业在出资控股民营企业后,按照公司章程选派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但是,因为当前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不是很完善,隔行如隔山。原有的国企面对一个不熟悉的行业,仅仅靠选派一个总经理很难把一个企业经营好。加之愿意出让的民营企业,许多存在着一些经营上的困难,导致企业管理难度大。控股企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采取全面深度介入方法,花很大力气介入到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熟悉企业的具体情况,往往事与愿违。

       4.控制难度大,鲜有投资回报。任何投资都追求回报。国企在和民企混合改革过程往往是注入资金的一方,大多不参与企业经营。但民企为了规避税收,在财务运作上尽量少形成利润,甚至隐化经营成果,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投资难有分红回报;有时账面资产增加了,但很少能获得实际利益。

       5.市场中间服务机制不完善,隐藏风险增加。企业混改,是两个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的重组和融合,不是拉郎配。在国企和民企的混改过程中,由于市场中介机制的待规范,在资产评估、债务隐逸、法律诉讼等方面容易存在隐藏风险,使企业互相信任度降低,给企业混改带来了难度。

       6.难以落实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和金融领域。出现“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垄断行业的改革依然十分艰难,电网、电信等垄断行业难以获准进入。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门槛与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无法两全。

       7.侵吞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被乱用。并形成社会心理效应。一旦国有企业民营化混改成功,新的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人就犯“红眼病”,他们看不到民营机制给国有资产带来的长处,满眼都是国有资产流失,不懂得资产如果不盘活就是隐性流失的硬道理。给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革造成社会心理压力。

四、正确看待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推动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

       任何改革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否定混合所有改革,否定混合所有制经济。

       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决定作用,是我们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方向。更是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总结我国几十年改革成功的经验而提出的经济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我们不能怀疑和动摇。我们必须正视混改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办法,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发展。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和办法呢?

 首先,必须加强市场交易法制建设,特别是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市场交易的各项法规法律,提高大家对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和信心。

 加强市场中间服务机构的管理,确保市场产权交易的公正公平,减少和杜绝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对违反市场公平交易、商业欺诈的惩处力度。目前,开展的对互联网企业反垄断调查和处罚就是保护市场公平交易的一方面。既然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我们就必须完善市场法制体系建设,让所有企业都公平地参与市场交易。

       其次,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社会大众对改革风险的的承受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确立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 40多年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当前,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改革的难度增大。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增强容错机制,允许犯错误,允许失败。不能因为国企改革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否定我们的企业改革。相反,我们应该积极支持改革,拥护改革;不能因为改革利益调整大就否定改革。我们更应该提高社会大众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从舆论上引导全社会不断推进改革,给企业改革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

       再次,深入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发扬光大,剔除不足,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发点是希望借助不同企业的优点,通过深度融合,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对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摸索一套更加完善的方法。从目前来看,有些问题是市场建设问题,比如市场中介服务问题;有些问题是不同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差异问题,比如处理企业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有些问题是社会心理教育层面的引导问题。

 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地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制定更好的办法,把企业改革做得更好。

 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活动单元,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载体,我们只有建立起强大的企业,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